請重視大腸環保

民以食為天,「食」在生活中是第一件大事;古時民間寒暄第一句話是「食未?」、「食飽末?」;而俗諺亦有「食是福,做是碌」;販夫走卒為張羅生活而奔波,稱為「賺食」,俱見「食」在庶民百姓生活中的地位。

以生理觀念來講,「食」驅動人體所有的活力、動力及生命力。包括呼吸、心跳、腸蠕動、肢體的活動、運動與思考都需要能量,而且生命的維持,更需要能量的供給…這些能量是由口中所吃的食物來供給的。

從嘴巴吃進的食物是經過漫長的消化道(胃、肝、胆、胰)的消化/(小腸)吸收後,由小腸末端的迴盲瓣而進入大腸,每天約有350公克的食物被吸收,剩餘的廢物再由大腸的水份及少量養份形成約135公克的糞便,等待適當的時侯排出體外。

排便是受大腦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es system)所控制,在自主神經裡有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與副交感神經(Para- sympathetic nerve)。當腸道漲滿時,經由交感神經而感受到如厠的感覺,其反應及動作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配合,順利完成排便的工作。排便後會有一種欣慰、愉快(euphoria)的感覺。正常的排便感覺是在早晨睡醒後、吃東西後、生理性固定如廁時間,經由自主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產生。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水份(或許少量養份)的再吸收,及將糞便(癈物)排出體外。雖然每天都有排便、但却都沒有辧法排得乾淨,殘留物叫做宿便。宿便:依字義可以了解,就是糞便(癈物)一直住宿、囤積在大腸的管腔裡,若堆積越久、其毒性就越大,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這是一項值得重視的事實,人們需要更深一層的了解它,只要在觀念上、習慣上稍做改變,宿便是可以避免的。

傳統觀念上、習慣上,人們對消化道最上端的口腔、牙歯是重視的,然而却忽略了對消化道最末端的大腸、直腸及肛門的注意。這也就是在上期文章中提到的21種器官中,大腸是有明顯偏墜(差)值最常見到的器官。它的比率很高,佔所有受檢者的2/3以上,不幸的是大腸、直腸及肛門佔腸胃道所產生腫瘤的比率也很高。

人們的習慣是:早上一睡醒就到盥洗室去大、小解及嗽口與刷牙。倘若今天時間緊促,或許只有嗽口與刷牙,而節省了大解。倘若更忙碌,有2-3天沒有嗽口與刷牙,則牙齒上就產生了一層汚膜,若再有5-7天未曾嗽口與刷牙,牙縫就有結石產生…這是讓人無法想像及難以忍受的痛苦了。口腔的衛生習慣是如此,但大腸、直腸、肛門的衛生習慣又是如何呢?難道只有定時的大號、排便而已嗎…?這也就是觀念與習慣上的問題。

試請用同樣的情況來了解大腸、直腸及肛門的管腔裡的髒物、宿便、毒素,是經年累月地與上皮黏膜(mucosa)及皺摺(folds)上的接觸著。當囤積在大腸的管腔裡充滿了糞便(癈物),就像袋子被全部的撐開了,袋內的那些皺摺(folds)完全地沾滿了髒物,當糞便排出體外後;管腔空了,而沾滿了髒物的上皮黏膜及皺摺就收縮起來…累積在上面的髒物更加頑固地留在那裡。當人體缺乏水份時,大腸必再由管腔內的癈物、糞便及宿便中吸收水份(含有毒素),這種情況就如同鍋裡的鍋粑加上鍋下的微火烘烤…鍋粑越貼牢於鍋子上。相同於這例子,要清除這些宿便也就有如清除鍋子上的鍋粑那麽困難了。當然有許多方法可以除宿便,但總不像用(温)水來浸泡清除那鍋上的鍋粑來得自然、安全又迅速。

大腸水療(Colon Hydrotherapy)是一種灌腸的動作。灌腸歷史最早可推朔到古埃及人,他們已懂得利用此法來治療便秘;歐洲早己流行於皇室貴族、如路易十四…現在市面上標榜的大腸水療,是利用機器將大量水灌入人體中,撐開大腸壁並軟化宿便,促使大便、宿便的排出,每次療程大約40分鐘。

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觀念與習慣,只要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稍加注意,清除宿便會對於健康有意想不到的益處,防患未然,能有效避免腸胃道發生腫瘤。

﹝劉博惠先生為台灣的執照外科專科醫師,曾任台中全民醫院院長。﹞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