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法(1)

佛萊明醫師﹝Dr. Alexander Fleming﹞因發現盤尼西林﹝Penicillin﹞而改寫了醫學的歴史。回溯80年以前的菌(敗)血症(Sepsis)–是絕症,當時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默默地耕耘,努力試圖尋找出解决方案。目前的AIDS愛滋病、癌症也被認為是絕症,依然有許多科學家們力求突破;近年來幹細胞(Steam cell)的硑究及基因圖譜的揭曉,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有解決的發展。

回到如何治療菌(敗)血症所引起絕症的時代,當時的結論不容忽視,而且值得再提的原因是所依據的原理是完全顛覆的。佛萊明醫師發現盤尼西林是依據生物化學,這也造就目前醫學以生物化學為主流的原因。然而當時也有一群科學家嘗試生物物理的方向來進行疾病的處理。

早在1880年,丹麥的醫師Niel-Ryberg-Finsen發現紫外線的照射與人體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直到1903年,他證實紫外線體外照射可治療腮腺炎、丹毒、皮膚炎…等,因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因為知道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殺菌,而菌(敗)血症就是血液循環其中的血充滿了細菌,如何想辦法把血抽出來,在體外用紫外線來照射、殺菌…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菌(敗)血症。1922年,Dr.Kurt Naswitis是首位使用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法(Biophotonic Therapy)。次年,美國西雅圖Dr. Emmett Knott進行動物實驗:讓狗引發成嚴重的菌(敗)血症,然後再將狗的血液全部在體外用紫外線來照射…但不幸的是都失敗了。這些狗在紫外線照射後最初呈現出沮喪,然後呼吸困難…5-7天後因呼吸衰竭、休克而死亡。再經過了5年不掘不撓漫長的實驗與硑究,Dr. Emmett Knott發現到不能把血液做全部的紫外線照射,所接受的能量太強了,類似高計量的vit D所引起的高血鈣症一樣,會導致死亡的。只要體外紫外線來照射全身總血量的5%就可以了(估算為1-1.5cc/磅的體重),不要再超過。而且紫外線的波長以253nm為最佳。

Dr. Emmett Knott在1928年首次應用他在實驗室的經驗,對於一位婦女因流產而導致菌(敗)血症,他用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成功的治癒了症狀,而且婦人尚可再孕,此案例轟動一時。1930年,德國的醫師Dr. Wehrli指出,在體外血液用紫外線的照射過程中,若改以更精緻的石英玻璃管,其照射的效果更為顯着。

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不但可以治療因細菌所引起的敗血症、也可以治療因病毒所引起的敗血症。當時正逢小兒痲痺(Polio)盛行,許多人因無緣無故的高燒而殘廢。

1934年,美國醫師Dr. Virgil K. Hancock在Washington DC舉行的醫學年會中,提出了有6520位因菌(敗)血症而接受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Biophotonic Therapy)成功的案例,其中包括了許多小兒痲痺(Polio)病毒所引起的敗血症。

直到1940年,盤尼西林﹝Pencillium﹞菌種可以大量培養、繁殖,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需求量龐大。美國與英國的大藥厰便開始大量生產"盤尼西林、抗生素",取代了操作複雜的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法。1955年,小兒痲痺(Polio)病毒疫苗的啟用,更取代了病毒所引起的敗血症的治療。因此在50年代的後期,醫學院的課程及醫學中心的訓練課程都不再提及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法。

然而,血液體外紫外線照射法仍然尚有許多珍貴的價值,以前留存於歐洲的皇室貴族圈,現在流行於歐洲的高級療養院內;成為最天然的養顏美容、增加體力、提昇免疫力、延緩老化的最佳利器。有關的運作留待下期再繼續討論。

(劉博惠先生為台灣的外科專業醫師,曾任台中全民醫院院長。)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發表留言